當年翻閱日雜的快樂,或許是我們需要復刻的“潮流”
一本港幣 $60 的潮流雜誌,是什麼驅動你付錢去擁有它、帶回家仔仔細細閱圖?常常這圈子的人在講「還是喜歡紙本實體的溫度」,然而,溫度與速度相互較勁之後,點開 PINTEREST 總比走一趟誠品或雜誌瘋容易得多。
在台灣,潮流很常聽到、看到、與潮流一詞沾上邊的頻率高到可謂氾濫,畢竟就跟美學一樣是很主觀的,你認知的潮流、我認知的潮流、老潮人認知的潮流、外行人認知的潮流,雖然字完全一模一樣,但如果要具體呈現,答案天差地遠,最終潮流兩個字,變得有點像偷稿費字數的贅詞。
對現在九O後的「風格」一詞,大概就是七、八年級生的「潮流」,網路數位是學習,並非與生俱來的存在;除此之外,飛行旅程並不是台北到高雄的輕鬆便利,於是對於流行文化,最重要的媒體便是雜誌,走得超前者則是月月搜集數本的“日本雜誌”。
日雜促動了整個亞洲地區的年輕世代流行文化,也依雜誌的不同屬性延伸各類流行造型的差異性 SMART、COOL、MEN’S NON-NO 各有擁戴者,盛行的街拍單元,也加速了商圈街頭的蓬勃生氣,包含台灣、香港都有相符的雜誌媒體誕生。
然而不到 10 年的時空推進,網路數位如同不斷擴張強大的猛獸,吞食紙本的手感與溫度;在近幾年, GOOGLE 直接成為凡事的“正解”,而對於真正年輕的 TA 來說,潮不潮社群說了算,而風格的成就感不來自於我做這件事快不快樂,更關心的是 LIKE 數、 FOLLOWER 有沒有增加。
前述總總趨勢,加速了紙本媒體的最終話。嘗試轉型或是直接結束,在台灣、香港市場較小的地區甚是劇烈。然而,《 MILK 》雜誌像是異類一樣,在數位及紙本中找到差異性,也透過一期期改版、調整,讓唇齒關係的廣告主感受到“好好看雜誌、真正理解品牌之美、並成為最潛在且不易被汰換的消費者”。
最新一期十一月刊《 MILK 》,依然很吸睛!以《 GUNDAM 》動畫主角作為封面人物,就像《 GUNDAM 》改寫了世紀一樣,經過長達四十年間的考驗, GUNDAM、高達、鋼彈已經由單純一套動畫的名稱,徹底進化成一種世界性的獨特文化,而對應到手中的《 MILK 》雜誌,也亦是如此厚實而豐富底蘊,不會因為數位網絡的快,耗損你翻閱每期雜誌的美好。
當然,傳統要不被淘汰,不止本身要夠爭氣,也許還要眾多浪漫的靈魂(有時候可能是傻蛋),為了曾經感動過自身的記憶,在物換星移後相信它的價值而不移的誠心守候著。
成為如此浪漫溫度的推手。有時候投注的是時間、是青春;有時候投注的很現實,那就是金錢。你要保留紙媒的精彩細緻、也要讓它不能比網媒顯老舊、更像嫁女兒一樣的心情,它就是硬生生的需要付出不少金錢成本才能成熟,成熟後又希望它能遇上真心人、懂得它的好,哪怕是只有翻閱一次,都能為真心人的心裏、腦裏留下深刻的記憶。
打著這篇網文,期待獲得多一點共鳴,然後好像自己對紙媒盡了一點點力(笑)。套一句行銷人常說的,從《 MILK 》身上,這 $60 買到的是對潮流、對風格、對生質感的“ WANTS ”,而不是依存於社群博讚牽制的“ NEEDS “。那麼,現在在台灣你願意付費的紙本溫度,是什麼呢?期待現在與未來,我們都能找到、越多,越好。
更多 MILK MAGAZINE 相關訊息,可見 www.milk.com.hk 網站近一步了解。
text > una photo > internet 、 milkmagazine